西安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牡丹江市西安区
西安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3 16:26:00    点击:1623


西安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之二十

 

西安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1月12在西安区第十六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西安发展和改革局  梁喜波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是西安区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轮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全区上下以非常之策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危中寻机、难中求成,认真执行区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众志成城奋战中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在精准发力统筹下经济运行实现持续稳定恢复。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5亿元,增幅位居城区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3亿元,增幅位居城区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2亿元,贡献率均位居城区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收窄至5%。

)精准有效稳投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加速推进重点项目。聚焦深入实施产业项目突破年行动,全年重点推进5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数字经济产业园、状元红食品等29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投产率“四率”均达到100%。富通空调配套产业园、云禧小区等33个项目加速建设,金水园冷冻食品、少儿体适能家庭运动中心69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抢抓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机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个,到位资金5857万元,政府债券资金7个,到位资金1.2亿元。三是精准招商成效初显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成立16个产业招商专班,打造全链条式服务,各产业专班共外出洽谈12次,挖掘项目线索238条,新签约牡莞软体家具制造数字产业园、汇享云等项目61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聚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6.2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突破2.5万亩,认证基地达到8个,获批我市唯一全国有机产品示范基地。质量农业稳步提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分别达到18个、11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至60%。持续打造品牌农业,成功举办第三届牡丹江大米节两品一标”达到10个。畜牧业产能全面复苏,生猪、肉牛、家禽存量达到3.31万头、0.53万头和43.3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3%、6.2%和21%。加速提升“两头两尾”产业链层级,信润牧业、双丰牧业等3家企业晋升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合源鹌鹑、圣丰牧业等项目加速建设,带动畜牧业总产值超1.8亿元,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顺应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推进富通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技改工程,新能源汽车展销中心等8个项目实质推进,富通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增至7户,带动本地配套率提高19个百分点、达到33%。锚定壮大规上企业规模目标,年内新增规上企业4户。科技创新潜能初步显现,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户。三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欧派整装大家居成为我市首家一站式高端家装体验中心,星程高端连锁酒店、比优特连锁超市建成运营。加速释放夜间消费活力,解放路百年老街、万达天街引进文化、餐饮、网红等商业业态入驻,汽车后备箱文化集市成为全市夜间经济新亮点,朝鲜族文旅商贸园区获评全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举办“云上惠选·乐享西安2022网上年货节”“暖春三月 乐购西安”消费促进月等主题系列活动,累计拉动消费3.6亿元。全年新增限上企业10户。深度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兴儿童乐园、中兴峰悦欢乐谷、长安文化小巷等项目建成运营。城西旅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相继完成解放印巷、民俗美食街等景区景点改造提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受《极限挑战宝藏行》、《消费主张》等主流媒体关注,牡丹江雪堡在中兴村正式开园,全年接待游客150万人以上,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分别增长85%110%。四是新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坚持以“四大经济”重塑发展优势,提速打造西安区新经济产业园,入驻各类新经济企业34家推进创建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生物经济16家、数字经济12家、创意设计3家、冰雪经济3家,为区域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平台载体。

(三)聚力提质增效,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一是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统筹推动西部开发和旧城改造,云禧小区、汇智御江湾(二期)等7个房开项目进度不断加快。总投资1.48亿元,改造面积31.4万平方米的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楼本体及配套工程基本完工,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860米。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行动,集中治理小区195个,拆除私搭乱建480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镇村管理日益精细,深入推进龙江民居建设,中兴村获评“龙江民居省级试点村”、“全国数字乡村聚力行动示范村建设十佳项目”。牡海城际公路沿线6个村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西安区获批全国首批“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项目深化“三农”领域改革,敖东村房地一体确权颁证试点进展顺利,全区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书近1.7万本。中兴峰悦地块敲响全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二是环境治理不断强化。坚持绿色生态优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问题全部整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全流域清河行动20余次,清理河道42公里,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小微水体整治、侵蚀沟治理60余处,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农业“三减”示范面积突破10万亩,农药废弃包装物处置率达83.85%。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出动人力2100余人,清理各类垃圾2200余吨,清除柴草垛29处,实施危房改造15户,村庄环境保洁城乡一体化、市场化运营行政村达到11个,海浪村等4个村获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新完成保水保障工程3处,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比例提升至58%。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成立城区首家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西安治理”云平台同步上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服务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双轨运行,化解矛盾纠纷41件,提供法律援助190件,受理法律咨询379人次。创新拓展基层治理途径,推动社区网格和公安警格深度融合,先后打造“刘金警务室”、牡丹宝邸红色物业等特色服务品牌13个,西安区获批市级基层治理城区试点单位。

坚持共建共享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保障更加充分高效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创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6个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供需“码上知”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5场,提供岗位4500余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标准3.8个百分点 。依法帮助农民工讨薪600万元,全年发放各类民生救助资金2348万元。二是社会服务更加高效。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投入资金1300万元,推动向阳科创中心建成投用,相继完成平安、西牡丹、江滨、新安等6所学校维修改造。全面推行“四零承诺”,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率达100%。落实落细《十四五”学前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增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360个。在全市率先开通校外培训机构APP,“零起点”工作经验全市交流,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居全市前列。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 ”、“欢腾牡丹江·冰雪嘉年华”等群众文化活动67场次。发展全民体育+健康,青禾足球场建成开放。医疗服务更加优质,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投入使用,温春卫生院等3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省级优质服务示范试点建设标准。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现三连冠,配齐乡镇卫生院救护车辆。基层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打造江滨、南湖、大平安3个千米社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室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超过20%省定标准,获评全市首家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试点区”是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聚焦“政务环境舒心、市场环境宽松、法治环境公正”,加快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四零服务”承诺,全区300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100%,全程网办占比92%,零跑动占比95.3%。“一网通办”累计受理3696件,办理时限平均压减80.8%。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电子印章覆盖率和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梳理率均达到100%。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商事登记承诺制服务市场主体668户,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818户四是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有效。坚定不移落实“总策略”、贯彻“总方针”,压紧压实“四方责任”,高效实施区域核酸检测52批960万人次,动态监测风险岗位人员2.4万余人,全年闭环管控风险人员20.6万人,全程疫苗接种率达到97.6%,高效完成大庆、佳木斯等地2335密接人员隔离管控,社会面始终保持动态清零。准确把握、全面执行中央“二十条”、“新十条”政策变化,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推动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有序恢复。

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经济增速低于预期,规上工业企业减产数量较多,传统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新兴产业的产出效应尚不明显,产业结构性矛盾仍需改善;二是缺少重大项目支撑,且因征地拆迁、建设资金缺口等原因,部分项目推进不及预期,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后劲不足;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国家持续出台减税降费优惠政策,本级财政收入空间进一步压缩,同时各项民生领域支出不断提标、工资性支出增长,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应对,主动作为,增强预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在新的一年里保持稳健发展。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西安区晋位争先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落实“六个龙江”、“五市”战略、“六个牡丹江”和“六个新西安”愿景目标,加力实施“商贸升级、西部开发、工业复兴、文旅突破”发展战略,奋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新西安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增长40%。

围绕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4万亩以上,新增绿稻种植面积1000亩,粮食总产量稳定1.3亿斤以上。借助获批全国有机产品示范基地契机,放大利丰虔谷、龙莫绿蔬等“土字号”品牌效应,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10个。坚持“藏粮于地”,加大力度争取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坚持“藏粮于技”,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95%以上。加力发展畜牧业,发挥北纯农产品、金禾米业等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示范效应,以东河农旅生态园、信润牧业、合源鹌鹑、君悦牧业等生猪、禽蛋养殖场为重点,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培育一批经营规模稳定、设施装备配套的肉蛋养殖项目,加速推动温春万头牧场建设,力争全区生猪出栏量达到5万头以上,肉蛋奶总量保持在1.35万吨以上。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两带五园十基地”建设,以云诚商贸、利丰食品为牵动,新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2户以上,玉米良种培育研发基地达到5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7%二是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全面完成桥头、楼房等4个村规划编制。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五个革命”,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推动中兴、共荣等村屯建成生活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具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行政村比例达到30%以上。实施村屯道路硬化、亮化工程,新建及维修农村公路5公里,新安装路灯50盏,整改问题厕所97个,完成2个村庄绿化任务,争创龙江民居示范村1个。三是推进农村由环境整洁向富裕文明转变。积极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完成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试点确权颁证,以点带面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推进落实中兴村数字化治理系统集成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建成经济强村24个,产业发展示范村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村力争达到75%。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作为主攻方向抢抓龙江“4567”和我市“4428”产业发展机遇,聚焦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产业振兴步伐。一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立足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加快传统产业赋能升级,全力推动北方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富通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园(二期)、牡莞软体家具制造数字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富通新能源生产线达产达效。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巨元钢构、金水园食品等企业畅通销售渠道,重点培育润达木业、森和等临规企业扩容增产,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推动年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达到2家。二是加快推动消费提质扩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整合传统消费资源,激活新兴消费潜力,做好商贸升级文章,扶持大商新玛特、广汇家电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提升业态层级,加大万达新商圈优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推动冰雪奇缘四季乐园综合体、室内真人CS等项目加快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促消费政策,引导商家优惠促销,挖掘市场消费潜力,推动电商直播基地升级改造。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持续推动一村一街一带一路一街区”提档升级,聚焦“三街两广场三巷”,招引落地网红餐饮、创意制作、文化展览等项目10个以上,打造民族小巷、解放路夜间经济经济示范街区2条。持续提升中兴景区配套服务功能,力争引进高端民宿、精品餐饮类项目5个以上,推动解放路百年老街评选省级休闲旅游街区,中兴村申报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5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80%以上。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引导兴工包装、北纯杂粮实施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推进华谨科技、盛世雪城软件开发技术升级,扶持富通空调争创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加快释放数字经济产业效益。加快提高生物经济创新效能,支持仁合堂药业、康泰生物找准技术创新突破口,加快新产品研发力度。发挥新经济产业园集聚效应,推动冠军照明、沙棘产品展示馆等项目建成运营。促进创意设计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和音乐器、唐满格格等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开发牡海城际冰雪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办好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推动中兴滑雪场等景点提档升级,积极培育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延伸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四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突出保资金、保用地、保环评、保水电气运“四保”协同发力,夯实做熟项目前期,锚定冬季抢前期、春季促开工、夏季打会战、秋季抓冲刺的推进节奏,全年推动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力争纳入省市重点项目25个,竣工项目60个以上,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聚焦19个中央预算内资金和16个政府债券领域,精准对接国家、省政策资金导向,做好政策与项目资源的结合文章,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红利,高质量谋划生成项目100个,力争落地政策性项目35个以上,到位各类资金突破3亿元五是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量来源,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借助各地商会、乡贤等人脉信息资源,以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缺失环节为招商重点,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全年新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签约总额突破40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实际利用内资额超20亿元。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强招商推介,提升对全市“四新”经济发展贡献度。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改革事项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稳妥承接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资企业登记业务职能权限下放,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探索推进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应用,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同步发放。推行企业开办全免费服务,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新增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以上。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定完成180项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及办事指南,增设企业“开办帮办代办”服务窗口和“政策兑现”窗口,推动30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完成对市场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13项“办好一件事”,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三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落实“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推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全年转化运用科技成果1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完1.2亿元,新创建省级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1个,力争在省 “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上实现突破。

(四)持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致力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精致秀美、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区。一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对照测评标准,全力抓好测评点位规范达标和示范点位提档升级,加大对乱贴乱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监督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城乡结合部等脏乱差和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区环境。二是打造优质宜居城区。坚持以旧城改造提升功能环境,推进统建、江滨等2个片区182户棚改工程,全年改造老旧小区45栋楼,面积22.7万平方米。聚焦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加速云禧小区、汇智御江湾二期等在建项目建成交付,全力推进锦绣明珠、阅江城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坚决抓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反馈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2%以上。开展地表水环境治理,完成牡丹江、海浪河流域“四乱”清理,对全区46个入河排污口开展“回头看”,力争启动实施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确保国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膜、菌包、农药包装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严格受污染地块管控修复和安全利用。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为民谋利、改善民生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一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全市“就业三项计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用好西安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吸纳更多年轻人创业就业。持续抓好充分就业社区和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托底安置,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城镇失业人口低于省控目标,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础教育集优化发展,启动实施8所小学、2所公办园功能环境提升,推动西牡丹小学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启用。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西安区教育实验幼儿园开班招生,新增学前普惠优质学位210个。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立足解决教师断层问题,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快建设健康西安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三医联动”等综合改革,落实落细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及“网格+医护”制度,加快推动利健肾病医院建成投用运营,谋划推进海南乡卫生院特色中医馆项目,不断提升辖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拓展“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探索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室社会化运营机制,深入推动医养结合,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床位比例达到20%,力争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全覆盖。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萨尔浒古城、龙头山古城、温春专家楼文化遗址保护开发,新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3个。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快文化人才优势聚集,摄影、工艺等各类文化协会达到7家。新建社区图书分馆2个、提升基层文化站5个,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70场次以上。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强化脱贫人口兜底保障。深入落实全面参保计划,积极推进基本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大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力度,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口保障标准,全面保障残疾人福利待遇,坚决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四是确保社会安定和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和基层治理试点建设,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发挥多元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作用,加强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和积案攻坚,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确保重点领域信访事项和疑难信访积案动态清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各位代表,踔厉奋发绘蓝图,实干笃行启新程。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建议,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安区做出新的贡献!

主办单位:牡丹江市西安区委区政府 承办单位:牡丹江西安区新闻信息
技术支持:艺通网络•网络行业权威 版权所有:牡丹江市西安区委区政府 黑ICP备14007586号
联系电话:0453-5899652 0453-5899662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长安街58号

黑公网安备 23100502000020号

您是本站第 92544 位访客
网站标识码:231005000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