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牡丹江市西安区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4-10 16:39:00    点击:5429





2019年1月24日在西安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西安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张海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应对各种挑战,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区域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三大攻坚战”取得突破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预防为先,建立政府债务监测平台,落实重大项目集体决策制度,加大税收征缴力度,不断培育财源,统筹谋划、精打细算,保证了经济、社会、民生的基本支出,守住了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的底线。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落实扶贫攻坚政治要求,宣传动员广泛深入,入户识别全面精准,建档立卡细致规范,区乡村“三位一体”包保有力,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提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市率先精准退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护 “城市水缸”,西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工农业污染源全部排除,为全市居民饮水安全作出突出贡献。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新建海浪河国家级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温春镇污水处理站2个,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2%,全区河湖长制问题台账整改完成率100%,得到水利部和省河湖长办充分肯定。持续打好秸秆禁烧硬仗,实现全区范围“零火点”,秸秆离田率、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8%和45%。中央、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信访案件办结率100%,一批历史遗留环保问题彻底解决。
  (二)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区属增加值预计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比提高到92%。
  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实施项目建设“双五”目标,突出产业项目支撑作用,全年新签约开工项目59个。易航嘉华五星级酒店列入省重点产业项目,爱都大厦婚庆文化产业园等9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中农批冷链东北亚物流产业园签约落地市经开区,在全市三次项目督导活动中,项目数量、质量均位于城区前列。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坚持一产抓特色,打好绿色有机牌,全区有机绿稻、设施蔬菜种植规模突破4.4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达到28个,海南乡成功晋升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漫屋香”品牌优质米荣获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铜奖。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年对台交流200多人次,入驻台资企业12家。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部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率达到100%。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清理账外地突破万亩,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占比达到75%。
  工业产业不断升级。注重二产抓提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富通空调持续技改升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配套企业达到13户,产值增至6.2亿元,税收同比增长12%。海南乡农产品电商产业示范基地建成运营,“北纯公司”依托国内十余家知名电商平台,实现扩量销售,产值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40%。新翔石油入围中石油招标,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提质工程”,新增科技型企业15户。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强化三产抓拓展,“互联网+”产业聚焦新动能,互联网产业中心进驻企业达到10家,狼图腾智慧旅行服务平台成为牡丹江版“携程网”;雪城汇获全市电商产业创新创业“金钥匙”奖;益农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动力。商贸业增添新亮点,万达广场、大润发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九芝堂”开启中医康养新模式,“韩国亮颜”引领全市美容整形产业发展,“马克西姆”填补全市高端俄餐空白。文旅产业形成新优势,狼图腾田园旅游综合体、中兴滑雪场建成运营,大莫采摘节、红旗梨花节尽展乡村风情,深圳懒人听书成为全省有声书产业标杆,和音乐器、唐满服饰入选国家礼品库。
  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活力,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营业执照办理效率提高50%以上,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266个。再造工作流程,一网录入率、一门入驻率、一次办结率分别达到100%、70%和84%,“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事项提高20%和16%。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国地税系统完成合并,温春镇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获市深改委批准通过。持续整顿机关作风,解决影响环境问题20个,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4%。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152人,登记失业率低于省定目标0.5个百分点。社会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896万元,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城乡面貌明显提升。坚持开发带动推进环境改善,滨江壹号、观澜国际等9个项目快速推进,新建面积60万平方米。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清理违建155处,整治脏乱差小区169个,创建成果获中央文明办高度肯定,西安区入选省级文明城市行列。文明祭祀宣传教育广泛深入,殡葬改革得到群众理解认可。物业行业管理不断加强,新增物管面积100万平方米,国企住宅小区“三供一业”物管移交全面完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温春镇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海浪和桥头村成为省级示范村。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向阳小学新建工程主体竣工,平安、先锋等11所学校校改工程完成建设,“六美”校园建设成效明显,一批最美师生得到社会好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阿妈妮读报组被评为省级终身学习品牌,西安区荣获国家级全民终身学习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区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全面实施,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温春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完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项目高质量通过民政部验收。启动街居区划调整,缩小社区服务半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大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力度,人均月工资提高1060元、增长40%。高效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加强经济社会治理提供科学的统计信息支撑。社区矫正成效明显,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零发生。信访矛盾调处进一步加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公安、消防、城管等驻区单位积极发挥作用,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四)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自觉服从区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重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建议和提案,全年承办市区两级建议、提案60件,在代表、委员的理解支持下,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法治西安区建设取得实效,荣获全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区称号。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坚决抵制“四风”。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
  审计、妇女儿童、残联、民族宗教、兵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安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的取得,既是不懈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不断总结、积累沉淀的结果。一直以来,区政府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心无旁骛谋发展、坚定不移抓项目,全力推进实施项目建设“双五”目标,尽最大努力追求发展最大效益,产业项目数量和质量始终保持城区前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直以来,区政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坚持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举债盲目发展,不背沉重包袱,积极还清历史陈欠,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做到了轻装上阵,打下了宝贵家底。一直以来,区政府始终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致力于求实务实落实,立足于打基础利长远,追求高质量发展,税收收入一直保持公共财政收入的90%以上,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植了增量、筑牢了根基。一直以来,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发展战略,不做不切实际的决策,不定超越阶段的目标,对认准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一直以来,区政府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在有限时间内追求工作成效最大化,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任务。这些好的做法、理念、精神、作风弥足珍贵,我们必须继续发扬,惟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之路。
  各位代表,安不忘危,稳不忘忧。过去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还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增长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仍是我们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最大短板;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仍是我们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体制机制不活、营商环境不优、民生保障能力不强仍是我们协调发展的最大制约;干部队伍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仍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力之年,也是落实市委打好政治生态和经济建设两个“翻身仗”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全面辩证看待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牢牢把握重大政治政策机遇、改革开放机遇、经济转型机遇,全力应对各种挑战,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共识共为,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2019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市委、市政府 “三步走”安排,按照区委部署要求,坚定“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发展战略不动摇,着力实现“七个新提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西安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区属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持续发力,全力抓好“七个提升”:
  一、聚焦转方式、调结构,在发展质量上实现新提升。坚持“工业强兴、商贸兴区”发展战略,落实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市产业发展“435”计划,突出“四个支撑”,构建区域产业体系,着力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链条。一是突出产业项目支撑。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产业政策、扶持重点,围绕七个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推进实施产业发展“511”计划,即优先发展5个现代服务业(商贸业、“旅游+”、互联网+、现代城市物流、新文创),巩固提升1个工业产业(汽车和石油配件加工),培育壮大1个农业产业(有机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年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6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个,推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个。二是突出招商引资支撑。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个贯彻经济的生命线,围绕七个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区域大招商格局,以“招优商、招好商,招大不放小”为原则,实施专业招商,推动招商引资量效齐升。明确主攻方向,围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主动出击,开展精准招商;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布局,紧盯市经开区重点产业项目,主动融入,开展配套招商;围绕与东莞合作,瞄准优势产业,主动对接,开展对口招商;围绕全区发展实际,聚焦区域内龙头骨干企业和可利用资源,主动挖潜,进行以商招商。落实“专班+园区”“目标+考核”新机制,按照“全员寻找项目线索、专业招商服务洽谈、专班跟进推进落实”的要求,制定重点产业项目表和产业项目招商图谱,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奖励机制,形成人人想招商、人人能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突出平台载体支撑。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着力推动平台建设,在延链、补链、扩链上做足文章。加快推进富通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互联网产业中心功能,做强新文创产业集群,做大现代城市物流平台,加快形成牡海公路沿线旅游产业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各产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打造政策平台,利用“飞地经济”政策,用好用足市经开区产业扶持政策,招大商、大招商。强化对上争取,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服务企业发展。四是突出财税支撑。建立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财税工作。实施财税精细化管理,对辖区经营单位开展摸底普查,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服务力度,落实降税减费政策,培育骨干财源。全面动态及时掌握税源分布及增长情况,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做到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二)聚焦提质量、促升级,在发展动能上实现新提升。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四新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一是以新产业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发展壮大西部商圈,加快易航嘉华五星级酒店、爱都大厦婚庆文化产业园工程进度;全力推进征收工作,做好总投资20亿元的居然之家城市综合体开工准备,加快对接西十一沿路商业项目落地,拉动城市西部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商圈升级改造,培育新增一批限上企业;支持大商新玛特、广汇公司、大润发深度对接互联网,发展新零售,不断推动消费升级。抢抓“高铁时代”新机遇,落实全市“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实施《西安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狼图腾田园旅游综合体二期建设,推进南拉古基金小镇、温春医养小镇和老黑山冰雪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以牡海公路沿线旅游产业带为重点,年内完成沿线村庄“一村一景”建设,做足民俗民宿、休闲娱乐文章,构建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全民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利用铁路、航空、公路枢纽优势,谋划发展空港经济、俄罗斯包机旅游,引进航空地面公司、城市中央厨房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中农批冷链东北亚物流产业园建设,带动现代城市物流业加快发展。二是以新技术培育竞争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全要素,支持工业骨干企业打造数字化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企业内涵式发展。引导新翔石油拉长石油配件产业链条,形成集聚规模。依托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扶持 “北纯”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下游产品及相关配套产业,引导更多优势项目聚集,打造“中国有机杂粮谷”;加强与区内农科院所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引进台湾农业新技术,推动台创园生物营养液和富农生物有机肥项目投产达效,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贯彻全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全市“十百千”主体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年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0户,在孵企业达到50户以上。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户、税收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三是以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支持“雪城汇”“益农信息”等本地电商产业不断壮大。进一步拓展互联网产业中心规模,引进百度龙采科技、伟华伟业等项目,加快南艺之星平台直播、怡然时光文化传媒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积极争取通过“京东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认证。加快大数据智能化在教育、医疗、旅游、家居、便民服务等领域应用,依托盛世雪城推动智慧社区、智慧校园建设,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培育新文创产业,启动建设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黑龙江分院,依托万达广场打造俄罗斯文化主题街区,推动喜马拉雅有声书项目签约落地。着力发展植保无人机、增值税代开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
  (三)聚焦强基础、促增收,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实现新提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调优大田种植结构,扩大有机绿稻、杂粮、蔬菜、烟、菌种植面积。提高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利化、机械化、生态化水平。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注重农产品品牌培育,通过提升生产加工标准、完善质量保护体系、加强宣传营销等手段,扩大“漫屋香”大米 “龙莫绿蔬”等优质品牌影响力,推动“京东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通过认证。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采取股份化合作、产业链衔接等方式,组建一批抗风险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好、运行规范的联合社,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转变。坚持管理和预防相结合,全力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完成“三清理一绿化”年度任务,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室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80%、50%。围绕“十有十化六无”目标,打造美丽宜居型村庄12个、改善提升型村庄5个、基本保障型村庄4个。加快完成共荣、富民等5个村饮水改造和东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三是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办法,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化解村级债务、实施产业开发等有效形式,清理村集体经济合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村干部培训监管力度,充分挖掘农村致富能手、创业带头人,促进农村发展。四是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巩固成果与扩大成效“两手抓”,对脱贫户保持相对稳定的扶贫政策,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注重产业帮扶,保障脱贫户收入稳定性和持续性,防止返贫。对边缘户落实产业增收、社会保障等帮扶计划,确保脱贫奔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四)聚焦重管理、提品质,在打造宜居城区上实现新提升。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环境提质、管理提效。一是塑造城乡新形象。继续加大征拆力度,加快易航华府二期、“铁路旧城改造”等项目征收净地速度,着力储备一批;抓好滨江壹号、观澜国际、锦江丽都、宏大逸居时代、新泰锦绣城二期等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推动南江官邸、汇智御江湾、阅江城等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力争开工一批。高标准完成110万平方米国企住宅小区改造任务。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温春镇新址搬迁,进一步完善新镇基础配套设施,完成核心区水系公园及周边道路建设;推进海南乡乡址开发建设,促进城乡面貌同步提升。二是着力补齐城区管理短板。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整治背街小巷、居民庭院、城乡结合部脏乱差问题,打造一批文明小区、文明楼道,实现环境卫生和文明素质双提升。放大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成果效应,深化“三社联动”和“六型社区”建设,进一步补强社区自治薄弱环节。加强物业行业管理,推进物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物业企业服务水平和小区业主自我管理能力。三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完成温春镇东山污水处理站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健全水源地长效管护机制,从源头上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严格落实秸秆全域、全时段禁烧制度,积极争取配套政策,有效提高秸秆“五化”利用水平。加大土污染防治和黑土地保护整治力度,深化农业“三减”行动,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均下降30%以上,全面完成“大棚房”清理整治任务。
  (五)聚焦抓改革、优环境,在发展活力上实现新提升。着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和 “三定”工作,确保3月底前完成改革任务;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撤并转”,事业编制和事业机构各精简10%;着力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人员编制。稳妥承接市级下放职能,整合综合执法队伍,提高综合执法效能。扎实开展温春镇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成“三办三中心一所”组织架构调整和135项行政事权承接。二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实行“四零”承诺服务,探索推行容缺受理、上门服务等新模式,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认真落实“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认真贯彻《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着力破解市场主体在投资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和“堵点”。建立中小微企业帮扶机制,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记录应用水平,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打造“诚信西安区”。
  (六)聚焦补短板、惠民生,在普惠共享上实现新提升。加大投入,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调整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确保向阳小学建成使用;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质量提升”两个工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文化设施布局,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百年花棍舞”等一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健康西安区”建设,落实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分级诊疗,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是筑牢基本民生底线。坚持就业优先,推动高校毕业生、城乡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创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织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安全网,强化残疾人康复服务,逐步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上门办理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和保障待遇,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三是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规范程序,严密组织,顺利完成第六届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完善多元化矛盾调解机制,发挥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作用,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全力抓好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进信访积案逐年下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红线。
  (七)聚焦转作风、提效能,在政府自身建设上实现新提升。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解放思想,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大兴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突破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制度,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坚持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政务公开和权力运行网上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持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各位代表,集众智才能登高望远,合群力方可聚沙成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勇于担当,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为加快西安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西安区政府办公室
主办单位:牡丹江市西安区委区政府 承办单位:牡丹江西安区新闻信息
技术支持:艺通网络•网络行业权威 版权所有:牡丹江市西安区委区政府 黑ICP备14007586号
联系电话:0453-5899652 0453-5899662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长安街58号

黑公网安备 23100502000020号

您是本站第 92544 位访客
网站标识码:2310050001
站点地图